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m.39.net/disease/a_x4i2zos.html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几千年的一种古老医术,他浓缩了古人治病的思想理论和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瑰宝。在历史上有很多的知名的医书传世,为后代治病救人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比较著名的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等。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等身体器官脉络的变化,最终得出病名,在施以草药,药石等进行治疗和调和,最终达到阴阳平衡而康复。那么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怎么知道大自然中的每一种植物的药性,以及每一种植物都能治疗哪些病呢?归纳起来可能有以下三种途经。第一种,通过对植物习性的研究,加上亲自的尝试得出植物的药性。在三皇五帝时期记载的就有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神农氏为了能治病救人,多次深入高山峡谷品尝百草,来了解归纳每种植物的药性,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后人为了纪念他,尊他为药王神。明朝时期的李时珍也经常遍游大山,亲食草药,来验证草药的药性,他听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叫曼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早开夜合的曼陀罗花,他为了能够掌握曼陀罗花的药性,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的体检笔记。可见,古人为了能得到准确的植物药性特征,一般以亲自尝试为主。第二种,给患者服用,经过多次验证得出药物的药性。三国时期的华佗有次给一位得“黄痨病”的患者诊疗时,得出病症后却不知道用何种草药,为此焦虑万分。后来他偶然听说一种叫茵陈的野草可以治疗此病,就专门采集了很多并给其他“黄痨病”的患者服用,结果试了多次,效果很不好。第二年开春后,茵陈长出了绿油油的芽,华佗突然萌生一种想法,就采集了很多茵陈的芽来给患者服用,结果吃一个好一个。为摸清茵陈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茵陈的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最后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茵陈又叫青蒿,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三月茵陈四月蒿,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的民谣供后人借鉴。第三种,借鉴民间流传的经验,加以自己的验证。据说明朝时期的李时珍有次路过一个驿站,看到几个马车的车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就上前询问,马夫告诉他说:“我们常年赶车奔波的人,一路上难免磕磕碰碰,损筋伤骨的事情时有发生,喝了这些草药,能够舒筋活血。”李时珍又问他们这种方法是从何处得知的,车夫说这只是他们当地流传的方子而已。经过李时珍的研究,这种草药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随后在经过自己的反复验证实践后,李时珍在自己的本草书中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最后小编想说的是,随着近代西医的传入和大肆普及,凝集了几千年古人智慧的中医学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逐渐被西医所掩盖,这也不能不说是我国医疗发展史上的一大遗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