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青蒿 >> 青蒿功效 >> 套套逻辑及其它

套套逻辑及其它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

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

——《商君书》

释义:国家富有的时候,当成穷日子来过,就会越过越富有。国家富有就会强大。国家穷困的时候,却当成有钱来过,就会越过越贫穷。国家贫穷就会弱小!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书大多是那么写,说得非常有道理,无可辩驳是不会错的!但是仔细想想,该怎么操作,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种情况在经济学里就叫套套逻辑。

我来演示一下,“不知道怎么下手”!

首先,国家富有的定义是什么?我怎么知道我富还是贫?如果说无论贫富,都应该按贫穷过,那该怎么过法?大笔资金投资军事,超过所有敌国,算不算穷过?投资教育等领域呢?……

先秦诸子直至近代大儒,都是极聪明之人。为何要写这些近乎于无用的东西?

拿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例。他著书立说的目的不仅要指导今世,而且要指导万世。然而,别说万世,就算今世,所要面对的各种情况都会纷繁复杂。怎么才能通过一本书,几句话,就能达到指导行为,规范行为的效果?要实现之,其中难度相当大!

据观察,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多出于《易经》。解决这类问题貌似复杂。不过,如果用易经来指导,很容易就会想到老子所说的“无为,无不为”!

套套逻辑者,无用之言尔!正因为“无用”才能适用于各种情况,到达“无不为”的境界!

然而,怎么让“无用”为“有用”?能实际用起来?

解决办法一直以来主要靠“人”!都是读一本经典学说,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运用水平可以有云泥之别!这其中的差别有天赋,有明师,有个人经验等等。最关键的一项是“观察能力”!

非“观察”,无以了解具体情况,

非了解具体情况,无以解决具体问题。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西学中源”的说法,我们发现西方知识有很多与中国的一致,而且我们提出的时间要早于西方。前段时间在网上无意中看到,有人查阅古代文献发现现代西医的实证研究方式,中国古代也曾提出过,例如人体解刨,中国古代文献对于人体器官及其相关情况其实非常清楚。所以提出“西医中源”的论述。还有,你自己在思考某类问题时,往往会发现与其他人的思考不谋而合。

其中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大家“观察”的对象,其内在规律一致。太阳在中国看来是从东边升起,在欧洲、美洲看来也是从东边升起(只有南北极不是)。

中西方能够经世济用的学问,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观察得来!

当然,争论是谁先发现的规律,可以提振民族信心,但是这是末流。谁能把规律用好才是正道。

回到前面重富重贫的话题,我们怎么用现代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思考?

首先,会有一个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学术上叫科学哲学,价值观)。我们的目标是国家长期强盛,超过周边的国家。接着我们就要开始观察各种因素对目标的影响。如果不投资军事,科技、教育、、历史上有没有国家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国家强盛”的目标?比如说,只要藏富于民,国家就能强大。

答案肯定是没有!那各种因素,是哪种因素在决定国家强盛?就要一项项的开始研究。我们需要观察历史上有没有单纯军事强大,能够让国家强盛的情况。这就是按住其他因素,查找局限条件。

在接触真实世界的过程中,情况肯定会非常复杂。这也是高手与低手的分水岭。

经济学这类社会科学是这么思考,自然科学也不例外!青蒿素也是用这种方式排查出来的!中医典籍总结出来的文献大大地缩小了排查的研究范围!

重富论(勤俭节约)能够让国家强盛。其实只是说了一种条件,能够比肆意浪费的国家节省更多的资源,当然优势会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说肯定不会错。但是要国家强盛的条件有很多,不是光勤俭节约就能做到。那又要有很多细细碎的言论来补充。至于怎么联系、组合就要靠使用者的水平了!

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有“规律”这个东东,比如易经中就有大量的描述。至于运用之妙,好像只有存乎一心。有圣王(会分析问题的大哥)出现,国家就强盛,他能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如果没有,国家就衰败。

科学有稳定的思考方式,让人人都能依循这个途径找到问题的核心(规律)。而不用非得依靠偶然出现的经天纬地之才来帮我们找到正确的发展途径。

经济学作为科学,出现不过短短年!希望能够不断发展,为社科方面的决策提供稳定可靠的科学依据。最终达到永续发展,世界和平。以后要打仗,人类要对付的只是不懂经济学,只会掠夺的外星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