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说,今年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连在一起。其实,上巳节连着是巧合,而寒食节早就被确定为清明前一天了。但扬中人不过上巳和寒食,所以也说不上连在一起;扬中连在一起的节日,是清明节和黄明节。
清明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转变为一个节日,时间在公历4月5日(闰年4月4日)。清明祭祖为历代扬中人所重视,比如晚清丹徒秀才殷调元《江洲竹枝词》之四对清明节的记述如下:
细雨清明天色昏,谁家祭扫泣荒原。
可怜一种伤心处,白骨成堆浪欲吞。
又如,清明民初扬中秀才朱宝鎏《十二月编韵杂字》对清明节记述如下:
清明祭扫故祖,子子孙孙应派。
肆筵酒饭肴馔,设席杯盘碗筷。
焚香点头磕头,化纸烧钱跪拜。
开天辟地到今,上代传流下代。
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文明程度提高,此习俗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扬中人一般在清明节前1~2天修祖坟、换坟帽,在这一天以前,扬中人要修好坟帽子。用修坟、上坟,来表示对祖先及已逝的亲人故友的纪公。清明这一天,扬中人把红纸白纸或绿纸,剪成一缕一缕的纸条带,压在坟头上,名曰“飘山纸”。还在坟帽上插几根“杨柳青”,即连皮带叶勒到枝条末端的杨柳细枝条。还要把坟上的洞补补好,这叫做“修宝塔”,或叫“修祖坟”。到了中午,扬中人烧羹饭,敬祖宗,吃过饭后家里人带着台子、凳子、饭碗、菜碗和纸钱来坟上叩头烧香,如路远则可在家门外祭祀,或者不带饭菜,只带纸钱到坟上去烧。在这天,扬中人还吃蒿子(一种可食的植物)做馅的圆子,认为它比较粘,而且圆子青白分明,吃了它,人也会清清白白。现在也有人用青菜做馅。俗话说:“早烧清明晚烧冬。”意思是说,清明节的中午饭菜要早点煮,冬至的午餐要晚点煮。
进入21世纪,扬中推行殡葬改革,尸体火化后骨灰盒存放灵堂(安息堂),坟头越来越少。年,全市平坟还田。修祖坟、换坟帽之习俗随之消失。过去,清明节祭祖要摆设祭品,祭品有饭菜和青蒿圆子。现在,农村地区因青蒿少见,多改为青菜馅圆子。城镇地区已不设祭品,仅在家门口或灵堂前划圈为先人焚烧纸钱,也有的到灵堂骨灰盒前敬献花束以缅怀死者。节前,机关、学校等单位通常组织青少年祭扫革命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清明翌日是“黄明节”,这是圌山附近多个地区(包括扬中在内)共有的民俗,其习俗为在黄明节当天登圌山。扬中长江大桥通车后,去圌山“踏青”更为方便。
今年4月初,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地方都发出了网上缅怀先烈、网上祭扫先祖的倡议,扬中也不例外,所以清明节、黄明节都不能外出了。为此,我写了一首诗,记录这个特殊的清明节。
三月风光别有天,芳郊野径异从前。
往来家雀应相问,谁见今朝垄上烟?
沙洲老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