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69886.html
神农士杨力人著
拙弱冠时和潘悟云、林夢霜诸兄结过诗社,为了吟诗用词丰富,曾探索《诗经》和诸本草之名物;并询田老、访山民,听唱词、闻说书;进而致力于本草名实考证和医药文化的研究,垂老未辍。记得當年有民间故事大王黄银洪(~?)先生,常在街头卖艺“讲书儿”,累计有个之多,粉丝几乎倾城拥道。
黄先生所说属“下里巴人”的药物故事颇夥,其中有神曲的传说,事略曰:有农家母鸡所生蛋常不翼而飞,婆责媳偷。媳为昭雪,经细察睹有蛇囫囵吞蛋,再在块石上用身击碎体内蛋壳,溜之。媳气愤之余,暗将“石板卵卵”代换鸡蛋置窝,欲撑死大蛇。馋蛇果然上當,但碎卵未成,痛苦不堪,旋觅食药草,排出粘便,竟安然无恙。婆媳遂用此化食药草仿酒曲做法,用治食积神效,遂名神曲,后竟发财。昔时,吾温菜场附近常有老嫗提篮兜售自制形如大“菜干肉丸”的“神曲”,亦乐道上述故事。这个“神曲”的蛇故事和中药“刘寄奴”的蛇故事可谓异曲同工。
若论“神曲”,非说东瓯“三余神曲”不可。清代瑞邑有陈栗庵(~)者,光绪廿九年()在其力作《本草时义》“神曲”条中就曰:“今吾瓯三余堂此物最驰名”。陈栗庵医院的大儒医,具“阳春白雪”的学识。所著《白喉条辨》、《燥气总论》和《燥气验案》皆名彰近代中医史册。解放后,《白喉条辨》曾多次重印出版,杏林奉为圭臬。陈氏所著《艺菊琐谈》、《月季花谱》和《湫漻斋吟草》等,至今仍在传诵。
名医陈栗庵筆下推崇"最驰名”的“三余堂神曲”究为何物?
原来光绪廿年(),宁波慈溪三北人氏叶苑馨远涉东瓯,在五馬街创办“三余药栈”,后称“三余堂”。创业伊始,辄秉承古人“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雨者晴之余”的三余明训,争分夺秒,勤奋经营,以批零方式,兼制成药。
因吾温地势低卑,毗邻沿海,且多溪河,水土潮湿,宋时的“永嘉医派”就喜用、善用除湿健脾的中药,代代相承。健脾化湿、和胃消积的神曲类中药自然在浙南医界和民间深受青睐。诚如利济要人陈栗庵续论“神曲”时说:“大概此物气味香,凡沿海业渔之民,水湿极重者用之,亦有一时之利也”。
为了顺应时势,“三余堂”在创始之际就将流行一时的"万应神曲”(“建神曲”之一)处方进行改良增删,酌加“黄金子”、“粉萆薢”等具浙南特色的中草药,其“黄金子”即马鞭草科植物牡荆(黄荆柴头)的果实,粉萆薢则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黄山姜、黄萆薢)根茎。改良后加“灵效”二字易名为“灵效万应神曲”,在浙南闽北一带广泛流行使用。据载能“搜风解表,开胸快膈,调胃健脾,消积进食,解酒,止泻,利水”;用于“治四时不正之气,感冒发热、头眩、咳嗽,及伤食腹痛,痞满气痛,呕吐泄泻,痢疾,饮食不进,不服水土等证”,其声誉远胜曾久负盛名的“万应神曲”。时人皆奉为男女老少居家旅行必备之佳品,咸将“三余堂”制作的“灵效万应神曲”亲暱地称之为“三余堂神曲”,或简称“三余曲”。
“三余曲”,年还载入温州医药界的权威大作《修正丸散膏丹配制法全集》中。當时医界名流如郑叔綸、池仲霖、陸建之、陸幹夫、白仲英、李伯琦、金慎之、方鼎如……和药业翘楚李燕甫、范文玉、诸穉玉、李志崇……等共计32人偕“老香山”、“叶同仁”、“叶三宝”……等廿间大店一致認为“三余堂”的"灵效万应神曲”(三余曲)“此方市上通用素著,应验较验上方(万应神曲),颇为适宜”,建议吾温药业“可择此方修合”。
清未民初,药业流行一首顺口溜道出东瓯名牌大店的特点,就有“三余堂”的“三余曲”。其曰“同仁胶,三宝钟;三余曲,集丰粥”。
“三余堂”创制之“灵验万应神曲”规定选择制川朴、苏薄荷……广藿香、东白芍计五十味上等药料,晒燥共研细粉后加红曲、细麦粉、鲜青蒿(或青蒿子)、鲜辣蓼、生姜、大腹皮等按步就班、精致加工。修合时须择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重阳日或依天德月德查黄道吉日。丁亥年,拙受邀撰《三余堂简誌》时,据原“三余堂”老药工詹镜清回忆,制作“三余曲”时,还祭祀一尊铜质“神曲佛”。
有诚心必有成果。“三余曲”历时百载而不衰,由“三余堂”传承“温州中药厂”,再传承“海鹤药业”。可谓历时弥久,品质弥优。因系吾温独特产品,文革时曾一度改名称“温州曲”,但现早已复名为“三余神曲”了。“三余曲”曾于年,被列为浙江省内中成药下乡品种之一,年出口新加坡,定为温州地方名产。年产量为3.55万盒。现列國药准字Z号产品。國内畅销,成为华东地区传统用药;海外青睐,常为东南亚华人备用之品。
世人咸赞“三余曲”是一种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良药;咸赞已消失的“三余堂”和方兴未艾的“海鹤药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