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中医学者以国际中医为导向,提出对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 https://m.39.net/disease/a_x4i2zos.html

中医药专业国际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

留学生有国际中医执业资格的需求,但在文化、教育、语言、逻辑思维方面与中国学生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提高教学效果,开展以国际中医师能力为导向的中药学英语教学研究,收效良好。

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辨证用药中医思维、辨识中药实践能力和中医药职业素养的留学生,为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及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一定基础。

本校留学生中药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留学生是来自国际社会并最终要服务于国际社会的特殊群体,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传递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医药的海外传播。而培养符合国际需求的中医药人才也是留学生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中医药被更多的海外人士了解和认识。

绝大多数来华留学生对中医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日后成为一名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国际人才,能够独立运用中医药知识诊断、治疗疾病,是其学习的最终诉求。

留学生汉语水平不高,需要使用双语教材

目前,本校留学生大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不发达国家,生源总体上质量不高。留学生入学时缺乏汉语知识,既听不懂汉语,也不能用汉语沟通与表达,因而需要全程英语授课。

由于中医药专业术语的特殊性,英语版教材在翻译时存在部分术语表达不够精准的情况,不能恰当地反映中医药术语内涵,给留学生的理解与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因而有必要使用英汉双语教材,使留学生通过汉语正确地理解中医药术语。

文化背景差异是留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理解不深的主要原因

中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教育背景、汉语水平,甚至英语水平也存在差异。

其中,尤其是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成为留学生深入理解中药学理论的障碍,是留学生中医思维欠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让留学生学习并了解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留学生学好中医药学的有效途径,是学好中医药学知识的必要前提。

中医理论基础薄弱给留学生学习中药学带来困难

中药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而形成的一门学科。留学生虽然在学习中药学之前,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学知识,对中医理论阴阳学说、脏腑学说、诊断方法等有一定了解。

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课程学时的限制,其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并不深入而广泛,这给后续的中药学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中药枯燥难学,需进行教学改革

中药学知识点较多,药物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均要求掌握,中国学生已然觉得中药学很难学,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花费很多精力,“死记硬背”才能记住。

而外国留学生习惯于开放式环境下接受教育,上课随意性较大,常常感到学习难度太大,因而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常常令其感到单调而枯燥,不能适应、难以坚持。

任课教师应结合中药学学科特点与留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确定以国际中医师能力为导向的中药学课程教学目标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的“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医师“职业能力”包含“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3个变量。

因此,在中药学的留学生教育中引入“职业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明确以国际中医师能力为导向的中药学教学目标。

使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常用药用植物及饮片辨识,掌握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配伍法度、用法用量及辨识特点,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为辨证用药奠定坚实基础的专业知识目标。

达到能够运用中医辨证思维,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安全有效地辨证用药及辨识常用药的能力目标。

达到通过中医药文化知识学习,加强人文精神熏陶和培养中医文化自信,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日后能独立执业,并担负起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使命,使中医药早日走向国际主流社会的素质目标。

完善课程内容,培养中医思维

中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背景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鉴于中西文化有巨大差异,留学生在文化背景、生活方式、逻辑推理和思维方式与中国人存在的差异,在课程内容中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如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推理方式,不仅大大激发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并建立中医思维。

补充充实中医基础理论

鉴于留学生前期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与中医诊断学知识薄弱的特点,在讲授中药时应用模块化教学思维。

先将中药涉及到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学知识进行回顾与讲解,以补充充实留学生的中医理论基础与中医诊断学知识,再在此基础上讲解中药相关的功效、应用等内容。

介绍中药临床应用案例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临床关系密切,实践性很强,而且留学生有日后能够独立从事诊断、治疗疾病的需求,也希望能将所学有所用。

因此,在课程内容中需要介绍中药应用的案例。为了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认知度,特此精选名医名家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案例,如介绍岳美中老先生用一味药茯苓治愈父子俩的斑秃;张锡纯的山药粥,不仅有助于培养“辨证用药”的中医思维,而且有助于提高留学生日后应用中药的能力。

穿插介绍中药现代化成果

中成药制剂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之一,课程内容中适当介绍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口服液、肺热咳喘口服液、补中益气丸等,有助于留学生了解中药制剂在现代临床应用发展的现状。

介绍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也是帮助留学生了解中药现代化的一种方式。课程中适当选取重点药物介绍相关的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比如麻黄的药理作用,附子、乌头、马钱子的化学成分,不仅有助于留学生理解药物,而且有助于留学生了解中药研究的发展现状。

介绍中药现代化成果,如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是以青蒿为原材料进行提取的,目前是世界范围内一线抗疟药,青蒿素类药物的出现是人类和疾病的抗争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药现代化内容的介绍不仅帮助留学生建立中医自信,并且还有助于培养留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有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设置具有中药法象思维特色的中药辨识实训

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是联系中医学与中药学的桥梁,中药的临床应用离不开中医思维的培养,而中药法象思维是中医核心思维方式“取象比类法”在中药理论中的体现,是根据药物的自然属性与性状特点来分析认识药物作用的方法。

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并未见过中药,在学习中药后,会产生希望认识药物植物与饮片的需求与浓厚兴趣,而了解药物的生长环境、形态,观察药物的颜色、气味、质地、纹理,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留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借助于中药法象思维,还能帮助学生领悟中药理论与应用。

为此设置具有中药法象思维特色的中药辨识实训内容,让留学生欣赏辨识学校药用植物园药物、观察辨识实训室中药饮片、掌握常用中药饮片辨识特点的同时,介绍中药法象思维,从而培养留学生不仅具备一定辨识常用中药的能力,而且具备中医药思维。

结语

中医思维是中医师医疗过程探求疾病本质与治疗规律的思维活动过程。

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留学生有日后独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的需求,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以国际中医执业医师为导向的教学目标,除了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中医临床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对留学生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临床辨证用药能力,除了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介绍名医名家临床用药案例与经验,还在课后设置临床中药应用能力的练习,布置病例式的单元测试题进行练习,同时在实训中注重培养辨识常用中药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不仅结合留学生文化背景特点,还结合课程特点,特选取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介绍,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留学生对中医药专业术语的准确理解。

尤其是具有中药法象思维特色的实训教学的开展,则不仅让学生感到中药不再枯燥、抽象,对中药有形象化的感性认识,而且开阔了留学生思路,感受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中医药思维,对日后临床创新性地用药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日后临床工作中创新思维与技能,课程内容上也守正创新,既讲解传统中药学内容,也向学生介绍中药现代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及在现代临床中创新性的应用,使留学生中药学学术发展的前沿。

为了切实保证教学效果,过程性评价不仅起到了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也有助于教师动态管理教学,实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往往教学相长。通过本教学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成绩与素养,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英语水平与专业水平。

教师通过搜集、精选适合留学生的临床案例,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线上教学、实训教学的同时,自身专业素养也得以提升;

教师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不断尝试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中医药术语,以便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中医药术语内涵的过程中,自身的英语水平与专业水平均得以提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